也,

乃有《同声集》之刻—

—取每课所取佳作付诸梨枣,

志一时之盛事,留千古之美谈,且畀后之来者亦得

有所考见焉。……

今“海上文社”竭力提倡,

磛扬风雅,诚可以使海内君子藉以联络声气,发越神智,互相切磋,获相得

益彰之益。一线风流,

于兹未坠。然社中所徵仅仅此诗词联句,

犹未足以尽文章之能事,盍进而务夫其大

者?使海内君子不懈而及于古,以复我中国古者周、秦、汉、魏、六朝、唐、宋之盛。因思泰西有词章报一

种,

爰仿其制,

订为此编。日出一册,

名曰《文社日录》。除文社中所得诗联选择刊刻外,凡海内通人、雅

士之所著述,

若骈散奇耦、

诗词、

歌赋、

小说、

原本不懈而及于古,与周、秦、汉、魏、六朝、唐、宋之作者相媲

美,

且有勇猛精进为有益行远之文而因之以见道者,

则本社振兴之初心,

庶几其可以少慰也夫。

[3

4]

无论是蔡尔康编辑《花团锦簇楼诗集》对文人读者的争取还是李伯元海上文社的蔚为壮观都说明在

9世纪末2

0世纪初,

以报纸期刊为媒介,进行旧体诗词的往来唱和是满足广大士人阶层日常交际行为

的重要方式,

换言之,

在文言文为白话文所取代之前,旧体诗仍然是报刊媒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依

然在读者群体中拥有广泛的市场号召力。这一点从当时各大著名报刊的销售量上亦可以窥见。

9年9月,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中国旅行期间曾记录当时上海报纸的日发行量为:《申报》在七千

份内外,

《新闻报》《中外日报》二至三千份,

《沪报》一千份左右,《苏报》更少,惟有《游戏报》的发行量在

万余份以上。

[3

5](P

7)

内藤湖南所谓《游戏报》发行量在万余份以上未为确定,但《游戏报》在当时受到读者的普遍追捧却

是事实,

“日售七八千纸,

黎明出报,

未午即罄。而人竞相赐阅者,犹复纷至沓来。

[3

6](P

9)

当时《消闲报》

创刊不久亦自云:

“本《沪报》自附送《消闲报》以来,销路日广。盖购阅者既可洞知时事,又可藉以消闲,

故文人墨客多喜观之。

[3

7]

而有的读者来信称:

“消闲报馆主笔先生大人,

织锦才高,

名驰海上;生花管妙,

誉遍骚坛。固知一纸风行,

掷蚨争购。尤羡万言日试,

倚马立成。

[3

8]

从近代报刊发展史源流来看,

0年3月《词坛雅鉴》宣布停刊旧体诗至1

1年《自由谈》创刊,

《申

报》旧体诗2

1年的沉寂期根源于1

9年美查时代结束所带来的文化事业的停滞,以及由此而造成的一

系列的人事变更、

股权更迭等申报馆运营策略的转向。同样在这2

1年间,

纷繁叠起的上海小报对于旧体

诗市场的积极争夺证明了旧体诗市场存在的合理性,于是《申报》遂于1

1年8月在完成了人事变迁和

股权更迭之后,

重新开始了对旧体诗版面的经营。

参考文献

[1]本馆告白[N].

申报,

2-4-3

0.

[2]方汉奇.

中国新闻事业通史[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3]傅兰雅.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A].

张静庐.

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C].

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1.

[4]本馆告白[N].

申报,

4-3-1

9.

[5][3

0]海上漱石生.

新闻报三十年来之回顾[A].

沈恩孚.

新闻报馆三十年纪念册[C].

上海:

上海新闻报馆1

2.

[6][3

1]孙玉声.

报海前尘录[N].

新夜报,

4-4-1

9.

[7]词坛雅鉴[N].

申报,

0-3-2

1.

[8]鲁湘元.

《申报》与中国近现代报刊文学[J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

(2).

[9][2

1]申报馆书目[A].

周振鹤.

晚清营业书目[C].

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5.

[1

0]密探石室[N].

申报,

7-2-5.

[1

1]徵刻时艺启[N].

申报,

3-4-2.

[1

2]文苑菁华刷齐出售[N].

申报,

3-8-2

2.

[1

3][1

5][2

6]尊闻阁主人.

申报馆书目续集序[A].

周振鹤.

晚清营业书目[C].

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5.

[1

4][2

2]徐载平,

徐瑞芳.

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M].

北京:

新华出版社,

8.

[1

6]王韬.

艳史丛钞序[A].

园文录外编[C].

北京:

中华书局,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