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理论是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资本理论的扬弃。深化认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理论,需要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资本理论进行辩证思维。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的资本功能有过系统和一分为二的分析和论述。资本运用新方法新技术,是机器大工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机器大工业生产又能大幅度地节约劳动时间和增加财富,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较多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内所运用的动因的力量,而这种动因自身——它们的巨大效率——又和生产它们所花费的直接劳动时间不成比例,相反地却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马克思充分揭示和肯定了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资本对于推动生产力发展和财富增长的功能和作用的道理。资本主义社会通过资本原始积累,发展为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技术由手工技术发展为机械化技术,再发展为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财富大幅度增长,正是得益于资本的增加使用和创新使用,得益于资本运用新方法新技术。
资本主义社会的原始积累是通过剥夺劳动者的生产资料,将劳动力变为劳动者的商品和资本家的可变资本,由资本占有劳动生产的剩余价值转化的利润积累完成的。劳动者的生产资料被剥夺,他们不能把自身劳动力同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维持自身劳动力再生产的生活资料,而不得不把他的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劳动力于是成为劳动者的商品。劳动者出卖劳动力商品,获得劳动力价值转化的价格收入,交换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需要的生活资料。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具有特殊属性,它不只是生产出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劳动力价值,还能生产出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劳动力价值增殖。“劳动力维持一天只费半个工作日,而劳动力却能发挥作用或劳动一整天,因此,劳动力使用一天所创造的价值比劳动力自身一天的价值大一倍。”劳动力是商品,劳动者获得的只是劳动力价值部分,劳动力的使用生产的剩余价值部分被资本无偿占有。所以,马克思认为,资本除了发展生产力和增长财富的积极作用之外,还有占有劳动生产的剩余价值,形成贫富差距的消极作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把资本运用新方法新技术发展生产力和增长财富的功能发挥到极致水平,是为了追求资本利润的最大化,以及追求资本家利益的最大化。
为了消除资本占有劳动生产的剩余价值现象,马克思设想一种劳动者自由联合的、否定资本作用和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以实际劳动时间作为产品生产和产品分配尺度的社会主义。以实际劳动时间作为产品的分配尺度,劳动者可以获得与他付出的实际劳动时间生产的劳动产品,资本占有劳动生产的剩余价值现象被消除。劳动贡献能为劳动者所有,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可以充分发挥出来,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和财富增长。劳动力是活的和积极主动的生产要素,资本只是死的和消极被动的生产要素,劳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作用,能够替代资本功能。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通过否定资本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充分发挥劳动的功能和作用,消除资本占有劳动生产的剩余价值现象,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生产力水平和财富增长速度,推进劳动者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正是依据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以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替代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以实际劳动时间决定的产品生产和产品分配替代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以资产概念替代资本概念。生产利润上交国家,然后以再分配的方式惠及劳动者,资本占有劳动生产的剩余价值现象被消除。资产概念替代资本概念,资本的作用不受重视。以实际劳动时间作为产品的分配尺度,忽视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区别,平均主义和吃大锅饭的现象不可避免。资本作用不受重视,资本运用新方法新技术发展生产力的作用也就被忽视;平均主义和吃大锅饭的现象不可避免,劳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也就难以充分发挥出来。这些都不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增加社会财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因为生产力发展和财富增长的幅度有限而难以得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难以通过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生产方式得以有效解决。
社会主义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要发展生产力和增长财富,“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制度变革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把市场经济发展生产力的方式,引入到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之中。市场经济就是发挥资本作用,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把市场经济发展生产力的方式引入到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中,需要重新认识资本的作用和发挥资本的功能,不只是要发挥公有资本的作用,也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资本发挥作用,还要通过招商引资,发挥境外国外资本的作用。
剩余价值转化的利润,是激励资本不断扩张,促进生产力发展和财富增长的源动力。如果资本能够无偿占有劳动生产的剩余价值转化的利润收入,那么资本所有者则只要通过资本的数量扩张,扩大劳动力的雇用规模,就能无偿占有更多的劳动生产的剩余价值转化的利润收入。资本数量扩张引起劳动数量扩张,劳动数量扩张形成重复劳动,重复劳动生产出来的产品难以满足消费需要,生产过剩危机不可避免。资本数量扩张的代价是,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人与自然难以和谐共生;劳动生产的剩余价值转化的利润收入被资本占有,贫富差距拉大,人与人的关系不和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出现过这种情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也出现这种情况。资本数量扩张属于资本无序扩张,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需要,现代资本主义不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初期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入新时代也不需要,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就更不需要。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需要以高水平市场经济发展生产力的方式,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高水平市场经济发展生产力,就是通过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激发劳动和资本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推动生产力发展。资本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就是资本将新方法新技术应用于生产所形成的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新方法新技术是指能够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生产方法和技术,是指能够大幅度节约劳动时间和增加财富生产的生产方法和技术。自动化智能化能够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能够节约劳动时间和增加财富,就是新的生产方法和技术。资本运用新方法新技术,既需要增加使用资本,更需要创新使用资本。单纯增加使用资本,属于资本数量扩张。增加使用资本和创新使用资本相结合,将新方法新技术应用于生产,能够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节约劳动时间和增加财富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使用价值高,具有稀缺性,能够满足社会需要,不会造成生产过剩危机,这是一种有别于资本数量扩张的资本质量扩张。如果说资本数量扩张属于资本无序扩张,那么资本质量扩张就可以称为资本有序扩张。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保障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正是资本有序扩张。
资本无序扩张和资本有序扩张的利润激励是有差别的。资本无序扩张是劳动生产的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转化的利润激励,资本有序扩张则是超额剩余价值转化的超额利润激励。“当新的生产方式被普遍采用,因而比较便宜地生产出来的商品的个别价值和它的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消失的时候,这个超额剩余价值也就消失。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这同一规律,既会使采用新方法的资本家感觉到,他必须低于商品的社会价值来出售自己的商品,又会作为竞争的强制规律,迫使他的竞争者也采用新的生产方式。”马克思揭示了超额剩余价值转化的超额利润能够激励没有运用新方法新技术的资本家,也采用新方法新技术的道理。资本运用新方法新技术生产出来的商品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增进社会福利,不会造成生产过剩和资源浪费。所以说,超额剩余价值转化的利润激励,能够形成资本有序扩张。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所需要的资本扩张正是资本有序扩张。只要通过分配制度的创新安排,能够实现劳动生产的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转化的收入归劳动者所有,超额剩余价值转化的收入能为资本所有者所得,就有可能抑制资本无序扩张,实现资本有序扩张。这正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研究和探索的资本功能理论。
资本扩张源于利润激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如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如此。资本无偿占有劳动生产的剩余价值转化的利润激励,导致资本无序扩张,既不利于劳动者的共同富裕,也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财富增长,不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更不需要资本无序扩张。资本有偿占有超额剩余价值转化的利润,能够激励资本有序扩张,有利于劳动者共同富裕,也能促进生产力提高和财富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符合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特征(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要求。
资本利润理论的传统认识是,资本占有剩余价值转化的利润收入,不论是由劳动生产的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转化的,还是由社会价值高于个别价值的超额剩余价值转化的,都被认为是资本对劳动的剥削。资本利润理论的传统认识难以从资本利润激励的角度揭示资本无序扩张或有序扩张的道理,也难以揭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需要的资本有序扩张能否形成和如何实现的道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高质量发展生产力和增长财富的理念,需要发挥资本有序扩张的作用和功能,也就有必要揭示什么样的利润能够激励资本有序扩张和什么样的制度安排能够形成有利于资本有序扩张的利润激励的道理。只有解放思想、独立思考,才有可能认识和探索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内在需要的资本利润理论。
超额剩余价值转化的超额利润能够激励资本有序扩张,但需要揭示资本占有超额剩余价值转化的超额利润是否合理的道理。资本占有超额剩余价值转化的超额利润如果被认为不合理,资本就不能占有超额剩余价值转化的超额利润,资本也就不可能实现有序扩张。资本利润理论的传统认识,将超额剩余价值说成是个别劳动生产的相对剩余价值,进而认为资本占有超额剩余价值转化的超额利润是对个别劳动的剥削,否定资本占有超额剩余价值的合理性。要揭示资本占有超额剩余价值转化的超额利润是合理的道理,就必须揭示超额剩余价值不是个别劳动生产的相对剩余价值。马克思曾经指出,“商品的现实价值不是它的个别价值,而是它的社会价值,就是说,它的现实价值不是用生产者在个别场合生产它所实际花费的劳动时间来计量,而是用生产它所必需的社会劳动时间来计量。因此,如果采用新方法的资本家按1先令这个社会价值出售自己的商品,那么他的商品就是超出它的个别价值3便士出售,这样,他就实现了3便士的超额剩余价值。”马克思道出了超额剩余价值和个别劳动生产的相对剩余价值的差别。一是超额剩余价值是社会价值高于个别价值的部分,属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个别价值;二是社会价值是由社会劳动生产的,个别价值是由个别劳动生产的,超额剩余价值由社会劳动生产,不由个别劳动生产,因此不能把社会劳动生产的超额剩余价值加在个别劳动生产的剩余价值之上,认为是个别剩余劳动时间增加生产的相对剩余价值;三是资本所有者出售个别劳动生产的商品使用价值取得社会价值高于个别价值的超额剩余价值,是对超额剩余价值的有偿占有,而不是对个别劳动生产的相对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四是资本将新方法新技术应用于生产,才会大幅度地节约劳动时间和增加财富,降低个别价值,形成社会价值高于个别价值的超额剩余价值;资本不将新方法新技术应用于生产,就不会形成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的形成是因为资本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资本占有超额剩余价值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资本占有超额剩余价值具有合理性,超额剩余价值转化的超额利润能够激励资本有序扩张,实现资本将新方法新技术应用于生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资本只占有超额剩余价值转化的超额利润收入,劳动者就能够占有劳动生产的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转化的收入,有利于劳动者共同富裕。资本利润超出超额利润,就有可能挤占劳动生产的剩余价值转化为的收入,影响劳动者共同富裕;资本利润低于超额利润,也有可能劳动收入挤占超额剩余价值转化为的利润收入,影响资本有序扩张;二者都不利于维护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保障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内在需要把资本占有超额剩余价值转化的超额利润作为资本利润收入的合理依据。
关于资本占有超额剩余价值是否具有合理性的问题,争论的意见颇多,尚未形成共识,需要解放思想、独立思考、求同存异。典型的争论意见是,新方法新技术是创新劳动生产出来的,不是资本生产出来的,新方法新技术应用于生产形成的超额剩余价值,是创新劳动的贡献,不是资本的作用,资本占有超额剩余价值转化的超额剩余价值的合理性依据不足。创新劳动者生产的新方法新技术作为商品出卖给资本所有者,能够获得新方法新技术商品价值(转移价值、必要价值和剩余价值)转化的价格收入,创新劳动得到补偿,不存在资本无偿占有创新劳动生产的新方法新技术商品价值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购买新方法新技术,新方法新技术才能应用于生产;资本不购买新方法新技术,新方法新技术也就不能应用于生产,超额剩余价值的形成即使离不开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也不能说资本丝毫不起作用、资本占有超额剩余价值就是不合理的。只有新方法新技术不由资本购买,而是由企业科技人员的创新劳动生产出来直接应用于生产,科技人员不占有超额剩余价值转化的收入,才可以说资本占有超额剩余价值是不合理性的。如果说在资本购买新方法新技术的情况下,仍然说资本占有超额剩余价值因为有新方法新技术的作用而认为是对创新劳动的剥削,则既不符合资本已对创新劳动作出补偿,不构成对创新劳动的剥削的事实,而且也违背新方法新技术只是物化劳动,不能生产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原理。在社会分工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资本一般是以购买新方法新技术商品的方式,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通过出售商品使用价值有偿占有社会价值高于个别价值的超额剩余价值转化的超额利润。资本通过交换新方法新技术商品的方式,既能降低交易成本,又能提高市场效率。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这种资本利润理论。
资本占有超额剩余价值转化的超额利润,既不是对个别劳动的剥削(因为超额剩余价值不是个别劳动生产的),也不是对创新劳动的无偿占有(因为资本购买新方法新技术商品已对创新劳动作出补偿),那么,资本占有超额剩余价值转化的超额利润的合理性依据就是比较充分的。这是超额剩余价值概念和理论的创新认识。这种理论创新认识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符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于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的务实作风。探索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资本理论,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作指导,需要发扬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研究作风。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激励劳动和资本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高质量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资本有序扩张,其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能够充分激发出来;资本无序扩张,不但难以生成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反而还会产生外部阻力和活力不足的问题。资本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资本要素自由流动性差、价格灵活反应性和竞争公平有序性低,必然导致资本要素无序流动,形成资本无序扩张,不利于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高质量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因此,需要创新资本市场运行体制机制,形成资本要素能够自由流动、资本价格能够灵活反应、资本竞争能够公平有序的完善市场运行体制机制,推动资本要素从富余的边际生产力低从而收入也低的部门或企业,有序流动到稀缺的边际生产力高从而收入也高的部门或企业,焕发资本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不过,我国资本市场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垄断或行政垄断问题,资本要素的流动性较低,资本价格反应的灵敏度不高,资本竞争的公平有序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资本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影响生产力的发展和财富的增长。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激发资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就需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突破资本的市场垄断或行政垄断;就需要完善市场运行体制机制,推进资本要素自由流动、资本价格灵活反应、资本竞争公平有序,以此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剩余价值转化的利润激励是资本扩张的动力。资本无偿占有劳动生产的剩余价值转化的利润激励,很有可能导致资本无序扩张和生产过剩;资本有偿占有超额剩余价值转化的超额利润激励,有利于促进资本有序扩张和财富增长。资本利润分配理论和制度安排决定资本占有何种形式的利润,形成何种形式的利润激励和资本扩张,探索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内在需要的资本有序扩张,就必须创新资本利润分配理论和制度安排。由市场评价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和数据等生产要素的贡献,按贡献决定要素报酬的初次分配,劳动者只是获得劳动力价值——必要价值转化的劳动力价格收入,资本占有劳动力价值增殖——剩余价值转化的利润收入。市场评价要素贡献、按贡献决定要素报酬的初次分配机制,很有可能导致资本无序扩张和生产过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资本无序扩张现象,多半是因为资本对利润的盲目追求。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内在需要资本有序扩张,就必须在市场评价要素贡献,按贡献决定要素报酬的初次分配机制的基础上,创新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合理分配剩余价值转化的收入,保障劳动贡献归劳动者所有,资本贡献归资本所有者所得。
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劳动生产的剩余价值归资本所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行股份制,因为沿用资本主义股份制的分配原则,剩余价值转化的利润收入也是归资本所得。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保障劳动贡献归劳动者所有,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就必须创新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改革资本主义的股份制形式。资本主义股份制是一种生产资料资本化为资本所有者股份的制度安排,虽然也有促进生产力发展和增长财富的作用,但其目的是保障资本所有者的利益,维护资本占有劳动生产的剩余价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行股份制,也只是将生产资料资本化为资本所有者的股份,固然也有发展生产力和增加财富生产的作用,但不可避免资本占有劳动生产的剩余价值现象,影响劳动者的共同富裕。资本无序扩张和生产过剩,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经常发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也时有出现。没有解决好资本无偿占有劳动生产的剩余价值,应是上述两种不同制度安排存在资本无序扩张和生产过剩现象的原因。所以,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避免资本无序扩张和生产过剩,推动资本有序扩张和财富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就需要转变理论观念和思想观念,变革生产资料只是资本化为资本所有者股份的传统股份制。
如果能把生产资料资本化为资本所有者股份同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有机结合起来,那么,不只是资本所有者能够持有资本股份,参与剩余价值转化的利润分红,就是劳动者也能够持有劳动力资本股份,参与剩余价值转化的利润分红。劳动者就既能通过直接参加生产劳动,获得劳动力价值——必要价值转化的劳动力价格收入,也能占有劳动力价值增殖——剩余价值转化的利润收入。只要劳动力资本股份能够强大到与资本股份相均衡,劳动者就有可能占有劳动生产的必要价值和剩余价值,资本所有者就只能占有超额剩余价值转化的超额利润了。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贡献的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转化的收入能归劳动者所有、资本贡献的超额剩余价值转化的超额利润能归资本所有者所得。劳动贡献的收入归劳动者所有,能够激发劳动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资本贡献的超额利润归资本所有者所得,能够激发资本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二者共同推动生产力发展和财富增长。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高质量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要发展生产力和增长财富,也就内在需要所有制实现形式变革,内在要求构建区别于传统股份制的、生产资料资本化为资本所有者股份和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相结合的新型股份制。
新型股份制改革建立在劳动力是资本的理论基础上,因为劳动力是资本,才有可能资本化为劳动者的股份。新型股份制的变革内在要求转变劳动力只是商品、不是资本;只是劳动者的商品、不是劳动者的资本的传统理论观念和思想观念;内在要求树立劳动力不仅是商品、而且也是资本和是劳动者的资本的新型理论观念和思想观念。资本主义本质要求劳动力是商品,为的是把劳动力变为资本家的可变资本,维护资本占有劳动生产的剩余价值。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以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财富增长,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需要把劳动力作为劳动者的商品,实现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有效配置,发展生产力和增加财富生产,也需要把劳动力作为劳动者的资本,实现劳动贡献归劳动者所有,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和共同富裕程度。
传统理论观念认为劳动力不是资本,新型理论观念认为劳动力是资本。劳动力究竟是不是资本,需要揭示劳动力是否具有资本属性。劳动力具有资本属性,劳动力才是资本;否则,劳动力就不是资本。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实现自身价值和价值增殖的东西,被认为具有资本属性。劳动力的使用,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实现自身价值——必要价值,也能实现价值增殖——剩余价值,劳动力具有资本属性,劳动力是资本的理论依据充分。劳动力是资本并不否定劳动力是商品,就像生产资料是资本也是商品一样。劳动力是商品,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客观存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生产和分配的理论(剩余价值理论)不可能被否定。劳动力是资本,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就不是资本一家,而是劳动力资本和资本共同参与,不否定资本占有剩余价值。探索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资本理论,推论出来的新型股份制变革,能够而且应该得到劳动力是资本的理论支持。
劳动力是资本,劳动力就能资本化为劳动者的股份,劳动者就能参与剩余价值转化的利润分红,占有劳动力价值增殖,劳动力就是劳动者的资本,而不是资本所有者的可变资本。探索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资本理论,目的是发展生产力和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要而且应该构建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的制度安排。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的股份,是一种个人所有制;生产资料资本化为资本所有者的股份,也是一种个人所有制。生产资料资本化为资本所有者股份的个人所有制,是对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否定,是对劳动者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否定之否定。生产资料资本化为资本所有者股份和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相结合的个人所有制,也是对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否定和对劳动者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否定之否定。生产资料资本化为资本所有者股份的个人所有制,能够实现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但维护少数人剥夺大多数人,与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是为了维护大多数利益的初衷相违背,因而有悖于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原理。生产资料资本化为资本所有者股份和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的个人所有制,不仅能够实现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而且也能维护大多数劳动者的利益,不违背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原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传统股份制的基础上,发展新型股份制,既能激励资本发展生产力和增加财富生产的活力和创造力,也能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应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深化认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理论,可以得出以下四点结论。
(1)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高水平市场经济发展生产力的方式,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内在需要发挥资本有序扩张的作用,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资本将新方法新技术应用于生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财富的增长,能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会形成生产过剩,是谓资本有序扩张。超额剩余价值转化的超额利润,能够激励资本有序扩张;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转化的利润,有可能激励资本无序扩张。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创新制度安排,促进资本有序扩张,避免资本无序扩张。
(2)劳动贡献归劳动者所有的制度安排,能够避免资本无偿占有劳动生产的剩余价值,既能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又能避免资本无序扩张。资本贡献归资本所有者所得的制度安排,能够实现资本有偿占有超额剩余价值转化的超额利润,能激励资本将新方法新技术应用于生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财富的增长,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充足的财富供给。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资本收入,只是且只能界定为超额剩余价值转化的收入范围。
(3)生产资料资本化为资本所有者股份和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相结合的新型股份制,能够实现劳动贡献归劳动者所有、资本贡献归资本所有者所得,既有利于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又能促进资本有序扩张,推动生产力发展和财富增长。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实现形式变革,应以新型股份制作为制度改革的目标选择。
(4)深化认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资本理论,能够揭示资本有序扩张,有利于维护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道理;能够揭示化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的道理;能够揭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及其差别的道理,有利于坚定人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念和决心;能够揭示解放思想,独立思考,有利于创新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理论和制度安排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