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文章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核心要义、重要特征与时代价值
2025-10-21   来源:李宇轩 齐霁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重要论述,源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时代呼唤,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继承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关于抗日战争论述的思想精华,具有深厚的时代、历史、理论渊源;涵盖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胜利原因、伟大意义、伟大抗战精神等多方面内容,为新时代人们正确认识抗日战争提供科学指南;具有坚持历史与现实相贯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国与世界相联系、情感与理性相融合的鲜明特征;具有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提供科学指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中国贡献、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提供生动教材,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生成逻辑;核心要义;重要特征;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92(2025)04-0014-09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高度,围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胜利原因、伟大意义、伟大抗战精神等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述。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重要论述,对于深刻领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磅礴力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论述,源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时代呼唤,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继承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抗日战争观的思想精华,是时代逻辑、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的辩证统一。

(一)源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时代呼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经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百余年的接续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但前进道路上依然存在各种风险挑战,甚至会遭遇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重要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重要论述,是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汲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历史镜鉴和精神动力的时代要求。

一方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来的,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敢于斗争,善于创造,锲而不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荆棘坎坷,必须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才能不断跨越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

另一方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条件,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正义之战,是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的正义之战。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和平来之不易,和平必须捍卫。基于对历史的惨痛感知,中国人民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一切国家的友好合作,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须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二)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文化来源。习近平总书记系统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重要论述,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从“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位卑未敢忘忧国”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体现了中华儿女对国家的深厚情感和强烈的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是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在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中,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不惜牺牲一切。这种爱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抗日战争中的生动体现,也是我们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大力弘扬的精神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平始终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从“礼之用,和为贵”到“亲仁善邻,国之宝也”,从“和而不同”到“协和万邦”,都体现了中华儿女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人民珍惜和平,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人自古崇尚‘以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饱受列强侵略之害、饱经战火蹂躏之苦,更是深深懂得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宝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启示,就是必须毫不动摇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正义之战,是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的正义之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彰显了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理念,也为我们今天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提供了历史借鉴。

(三)继承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关于抗日战争论述的思想精华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抗日战争的重要观点和思想,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提供了科学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重要论述,汲取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抗日战争论述的思想精华,是对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关于抗日战争论述的继承和发展。

毛泽东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深刻的战略眼光,在抗日战争时期发表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一系列重要著作,科学分析了抗日战争的形势和特点,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战路线、战略方针和政策策略,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就是我们的结论。”这一科学论断,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也都作出了一系列论述。邓小平指出:“1931年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1937年发动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最后,由于中国抗战,由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国家的共同战斗,包括苏联出兵,日本在这场战争中彻底失败了。”江泽民指出:“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彪炳千古的历史贡献。”胡锦涛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论述,继承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对抗日战争历史地位、胜利原因、伟大意义等方面的重要观点,结合新时代的历史条件和实践要求,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行了新的阐释和概括,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对抗日战争的认识与评价。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一)深刻阐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刻阐述。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屡遭列强侵略,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中华民族赢得了崇高的民族声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展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不仅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有力地支援了苏联、美国等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中华民族赢得了崇高的民族声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坚定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意志,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史新征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重要前提,使中华民族开始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道路。

(二)科学揭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分析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在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强大精神动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中,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不惜牺牲一切。这种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最早高举全民族抗战旗帜,最早组织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以局部抗战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积极倡导、诚心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抗日力量;提出全面抗战路线、持久战战略总方针、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为全民族抗战指引了胜利方向,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以弱胜强的雄浑史诗,显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坚不可摧的磅礴力量!”在抗日战争中,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国各族人民、各阶级、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洪流,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中国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及各国人民并肩战斗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世界上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等各种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给予的宝贵援助和支持。”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得到了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及各国人民的宝贵援助和支持。苏联、美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同盟国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物资援助和军事支持,国际友人也纷纷来到中国,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中国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及各国人民并肩战斗,共同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三)系统阐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释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中国而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有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中华民族赢得了崇高的民族声誉;坚定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意志,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史新征程;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为新中国的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对世界而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有力地支援了苏联、美国等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彰显了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和巨大贡献,为战后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全面概括伟大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概括了伟大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指出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从多维度阐述了伟大抗战精神的内涵,系统指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在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中,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不惜牺牲一切。这种爱国情怀,是伟大抗战精神的核心内涵。在抗日战争中,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残酷暴行,中华儿女毫不畏惧,宁死不屈,展现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民族气节。这种民族气节,是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体现。在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不畏强暴,敢于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搏斗,展现了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这种英雄气概,是伟大抗战精神的生动写照。在抗日战争中,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强大攻势和残酷统治,中华儿女始终保持着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坚信中国人民一定能够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这种必胜信念,是伟大抗战精神的强大动力。

伟大抗战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伟大抗战精神不仅是中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更是中华民族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了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价值,特别强调:“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重要论述的重要特征

(一)历史与现实相贯通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论述,始终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将抗日战争的历史与当今时代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一方面,深入挖掘和阐述抗日战争的历史事实、伟大意义和宝贵经验,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所经历的苦难与辉煌。他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让人们深刻认识到抗日战争的正义性和中国人民为民族解放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另一方面,从现实出发,强调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的重要性。他多次强调,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史为鉴,坚定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这种历史与现实相贯通的论述,使人们在回顾历史的同时,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当今时代的责任和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论述,不仅是对历史的深刻总结,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理论层面,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分析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启示。他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在于中国人民的团结奋斗,在于全民族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总方针的正确指导。这些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民族观和群众观,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在实践层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将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实际行动。他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敢于斗争,善于创造,锲而不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在新时代,我们要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三)国内与国际相联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论述,始终将中国的抗日战争置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体现了国内与国际相联系的广阔视野。

从国内角度看,他强调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正义战争。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推动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汇聚了全国各族人民、各党派、各团体、各界爱国人士以及海外侨胞的力量,形成了强大的抗战合力。通过对国内抗战历史的阐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从国际角度看,他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并肩作战,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为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也强调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这种国内与国际相联系的论述,既展现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又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精神,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历史借鉴和现实启示。

(四)情感与理性相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论述,既饱含着对先烈的深切缅怀和对人民的深厚情感,又充满着对历史的理性思考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体现了情感与理性的高度融合。

在情感方面,他多次表达对为抗战胜利而英勇牺牲的先烈们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缅怀。“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他强调:“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这些话语充满了对英雄烈士的敬仰之情,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在理性方面,他以客观、冷静的态度分析抗日战争的历史事实和经验教训,强调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他指出,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

这种情感与理性相融合的论述,使人们在缅怀先烈的同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的责任和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一)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提供科学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了伟大抗战精神的内涵,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一科学概括,为我们准确理解和把握伟大抗战精神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新时代,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就是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将抗战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中,激发全体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要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深刻认识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同时,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让伟大抗战精神深入人心,成为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

(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内在联系。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新时代,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仍然需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凝聚起全体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伟大抗战精神所蕴含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能够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和创新意识,鼓舞人们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勇往直前、不懈奋斗。通过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我们能够更加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团结一心,共同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拼搏。

(三)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中国贡献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论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和大国担当。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局部冲突和战争不断,世界面临着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阐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和世界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传递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积极信号,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同时,中国也将继续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四)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提供生动教材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论述,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展现了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的斗争精神和深厚的人民情怀。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了解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巨大牺牲,从而增强对党的历史的了解和对党的领导的信心。同时,抗日战争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抗日战争的重要论述,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时代,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生动教材,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让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新时代,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根本遵循——习近平关于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指引
下一篇: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理论探索与实践进路

期刊简介

主办单位:兰州市社会科学院
刊期:双月刊
主编:杨立岭
副主编:王望
编辑部地址:兰州市金昌北路75号
通讯(投稿)地址:兰州市中央广场邮局《兰州学刊》信箱
电话:8801976
邮编:730030
Email信箱:LZXK@chinajournal.net.cn
Email信箱:LZXK@vip.163.com

最新公告
×
2025年《兰州学刊》刊期变更启事  为建设高水平一流学术期刊,经甘肃省新闻出版局批复同意,《兰州学刊》刊期从2025年元月起由月刊调整为双月刊,每逢双月25日出版,页码变更为224页。刊期调整后,《兰州学刊》将严格遵守《出版管理条例》《期刊出版管理规定》《报纸期刊质量管理规定》和“三审三校”制度等相关管理规定,树立精...

查看详细》